終於來到第三條考牌路線,杯靈雙渡是一條橫越青山(杯渡山)與圓頭山(靈渡山)山脈的路線。路線一般由屯門青山禪院起,先後跨越青山及圓頭山,再下降至靈渡寺;這條路線雖然僅僅12公里,但挑戰在於路線的上落差很大,所行走的都是受嚴重風化的崎嶇充滿砂石的山徑,加上沿途都沒有樹蔭,因此這條山徑的曝曬程度很高,行走這條山徑對腳力要求也很高,體力消耗也非常之快,如果想挑戰這條路線,建議先拆分兩段試走(青山》良田拗、良田拗》圓頭山)。這天我換上了新鞋,準備用它行畢整條路線。首先我搭巴士在屯門的青雲站下車,在附近的公園到洗手間整理一下就開始今天的行山,看看時間才早上7點半而已。
沿青山寺徑上行,已感受到那鈄度的力量,青山貴為香港的「三尖」之一(其餘兩尖為西貢的蚺蛇尖和將軍澳的釣魚翁)不是浪得虛名。沿途會經過青山禪院,它有很多古稱,其中一個就是「杯渡寺」,它也有其他不同的名字例如:「普渡寺」、「斗姆宮」、「杯渡庵」及「青雲觀」等。而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500年前的東晉末年,相傳與當時在此處修煉的杯渡禪師有關,後人為記念禪師於是便在山腳下修建一座小廟宇,就是現在的青山禪院。經過1500年,禪院規模比以往大了很多,也被定為一級歷史古蹟。我在此處稍為停留了一會就繼續向青山山頂進發。相比起另外三條考牌路線,上青山其實很容易,因為它有用水泥修建而成的梯級,在將接近山頂時才改為普通天然石梯級,而且由於越上越鈄,梯級的高度也增加了。
大約45分鐘後,我到達了青山山頂下的涼亭,這個涼亭名為「韓棱片石亭」,這亭內有一碑文記載了1927年,由伍華先生記述時任港督的金文泰與衆鄉紳二遊青山之感所刻。在涼亭左方就會到達青山的標高柱,而在頂部的巨石下方刻有「高山弟一」四字,傳說是由唐代的人所刻也有傳是宋代之人士。青山的標高柱有三個,另外兩個位於青蝶南脊頂和獅子頭。我返回涼亭之後就繼續前行來到直昇機坪,之後的路線將是非官方的路線,滿是碎沙地,將是充滿考驗的路段。
離開獅子頭標高柱後,就會有一段下山路,這段路況極為惡劣,由於本身有相當的鈄度加上碎沙,稍一不慎將會滾下山,做成損傷,我稍為放慢腳步下降直至安全為止。經過一大段的碎沙石路我上上落落後,時間到了10時,我已行走了大約一半的路程,我在良田拗稍息後,繼續前往乾山。
在登上了乾山後,我開始有疲倦的感覺,路線的上下幅度比想像中大加上是日天氣乾燥和炎熱(30/1/2021),所是有些辛苦,我唯有在乾山的山頂上再稍息一下。休息後,我繼續加速前往圓頭山,再次經歷高高低低的起伏後,我離圓頭山僅一山之隔,在前往途中,除了之前的天氣外,現在還加入了因大火而燒掉的草木氣味,因為這裡上星期才因有人失火而焚燒了大量林木,可幸的是圓頭山的大樹仍在(但同年年尾被人鋸掉),我在堅多20分鐘後,我在12時到達了圓頭山山頂,打卡之餘順便休息。圓頭山高海拔375米,又名「靈渡山」,山下建有一座有一千五百年歷史的「靈渡寺」,該寺據記載已有1500年歷史,寶安縣誌記載,南北朝時,高僧杯渡禪師,曾駐錫於此。
離開圓頭山,下山的路也是充滿挑戰,幾乎是筆直的下降,幸好在旁有好心人用繩子引路,急速下降大約一百米後,就離終點靈渡寺不遠了,我雙腿開始因疲倦而開始發抖,但由於下山路仍然艱辛,不得不咬緊牙關,希望儘快到達靈渡寺。在下午一時,我終於到達了靈渡寺,可以來個大休息,結束「杯靈雙渡」。但其實還未完,要離開我需要再行走大約一公里多才會到達有公共交通工具的地方,但比起「杯靈雙渡」的碎砂石路,這些水泥路真是極之輕鬆呢。
路線
青山寺 >> 青山 >> 良田坳 >> 乾山 >> 圓頭山 >> 靈渡寺
其他資料
需時 : 5-6 小時
長度 : 12公里
難度 : ⭐⭐⭐⭐⭐
景觀 : ⭐⭐⭐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