渣甸山 / 畢拿山

渣甸山位於香港島大坑以南,它標高433米。港島徑第五段、衛奕信徑第二段、大潭郊遊徑和金督馳馬徑均途經此山。如果查看此山的英文名字(Jardine’s Lookout),可能覺得只是個暸望台,其實背後來源是有一段歷史的。在19世紀時,當時的渣甸洋行在此處(亦即近山頂位置)設立瞭望台用以指揮其商船出入維多利亞港,因此該山直接以 Jardine’s Lookout 命名(即渣甸洋行的瞭望台之意),而中文名稱則定為渣甸山。現在山頂上設有觀景台,而在山腰上都有多個軍事設施遺跡,例如戰時炮台、機槍堡及營房。渣甸山在香港保衛戰期間是主要戰場之一,加拿大軍溫尼伯榴彈兵營(Winnipeg Grenadiers)約翰·羅伯特·奧士本準尉(John Robert Osborn,1899年1月2日—1941年12月19日)便是在這座山崗上犧牲。

這天天氣很好,視野也十分良好,我上次由舂坎角行至黃泥涌水塘後,因為同伴這天有要事,於是沒有繼續行程,於是今天趁有時間就把上次的路行完吧。由黃泥涌水塘出發,沿陽明山莊的方向一直行走,在大約10分鐘後,就會在路的對面看見一個寫着港島徑和衛奕迅徑的牌坊,從這裡就會開始入山。在開始上山後不久,我途經奧斯本紀念碑,這塊紀念碑就是紀念剛才提及過的加拿大軍人。

1941年12月19日凌晨,加拿大溫尼伯榴彈兵團的第1營A連及D連的成員在畢拿山與入侵的日軍相遇,雙方在山上爆發激戰,加軍不敵人多勢眾的日軍第228聯隊,被逼撤往在渣甸山的守軍碉堡。當時溫尼伯榴彈兵團有65名成員,由軍士長約翰·奧斯本帶領,沿山徑前往渣甸山,但途中遭到日軍投擲多枚手榴彈伏擊,奧斯本立即將日軍手榴彈一一拾起並反拋回日軍處,但他發覺有一枚手榴彈來不及撿起,在這危急之際,奧斯本放聲吶喊,向其他隊員示警,然後縱身衝向這枚手榴彈並以身體覆蓋,奧斯本當場被手榴彈炸得粉身碎骨,他的捨生取義成功挽救了至少6名同僚的性命。奧斯本死後獲追頒維多利亞十字勳章,即英聯邦最高榮譽的英勇軍事勛章。

看完紀念碑後,就繼續上山,大約20多分鐘後就到達了渣甸山山頂,這條山路因為是官方所開闢的,所以路況十分良好,不用擔心迷路,只是上山是有點鈄,要些體力。今天今天視野很好,除了可以看到附近的太平山、柏架山外,還可以看到對面九龍的獅子山、飛鵝山和位於新界中部全港最高的山大帽山,如果再仔細看,還可以看到更遠的大嶼山山峰。

在此處休息過後,我把航拍放回袋中,享受一下涼風,雖然正值冬天時分,但今天的感覺像秋天一樣,休息久了,就覺得涼。然後沿路會來到一個石礦場,這是畢拿山石礦場,它由1954 年開始運作,直至1991 年3 月關閉,現在在近畢拿山道的入口被香港Green Object作為爆炸品處理的地方,而其他的地方則暫未有更進一步的規劃。一邊上山一邊沿途欣賞到大潭水塘的美景,不一會兒就會到達畢拿山山頂。

畢拿山位於渣甸山與柏架山之間,它標高435米。在香港保衛戰期間,香港守軍加拿大溫尼伯營曾經與入侵香港的日軍第228聯隊爆發激戰,日軍攻佔香港後也在山頂附近挖掘防空洞,因此在此山附近亦有不少軍事遺跡。景觀方面,畢拉山山頂看到的景色和渣甸山差不多,但除了有開揚維港景色,它還有一個大潭水塘的美景呢。在這裡繼續休息吹吹風後,我看時間都不太早了,那就快些下山回家吧。沿另一邊的山路下山,不消一回兒就會到達大風坳,在這裡可以選擇繼續去大潭水塘或是鰂魚涌離開,那我就離開回家休息了。

路線

黃泥涌峽 >> 渣甸山 >> 畢拿山 >> 大風坳 >> 鰂魚涌

其他資料

需時 : 3 小時 (連航拍時間)

長度 : 6 公里

難度 : ⭐⭐

景觀 : ⭐⭐⭐⭐⭐

地圖

Related posts

2023 初次泰國遊 Part.06

紅花嶺

曝罟灣